• 企业邮箱登录
    集团有限公司

   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(2016年)

    发表时间:2020-04-26 10:23来源: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

    小贴士:

    是不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多,药品就越不安全?

  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,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、及时控制药品安全风险。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》中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,国家鼓励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。

  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多了,并不意味着药品安全水平下降,而意味着我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,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,风险更可控,对药品的评价更加有依据,监管决策更加准确。同样,在医疗实践中,能及时地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、程度,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,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。

    (二)基本药物监测情况

    1.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

    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59.5万例(占总体报告的41.6%),较2015年增加2.0个百分点。其中严重报告4.5万例,占7.5%,较2015年增长了1.1%。报告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病例报告占83.4%,中成药病例报告占16.6%。

    2.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情况分析

    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(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)》(2012版)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,共分25个类别,约317个品种。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其中356个具体品种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50.2万例次,其中严重报告4.3万例次,占8.5%。

    2016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报告按类别统计,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、心血管系统用药、抗肿瘤药、消化系统用药、镇痛/解热/抗炎/抗风湿/抗痛风药,占基本药物化学报告的72.2%。

    2016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中,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5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(占27.4%)、胃肠系统损害(占27.2%)、全身性损害(占9.7%)、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(占9.0%)以及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(占4.0%);前5位不良反应例次之和占77.4%。

    3.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情况分析

    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(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)》(2012版)中成药部分涉及内科用药、外科用药、妇科用药、眼科用药、耳鼻喉科用药、骨伤科用药6大类共203个品种。2016年国家中心监测网络共收到203个相关品种的报告9.9万例次,其中严重报告6,857例次,占6.9%。

    2016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大类中,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、骨伤科用药、妇科用药、耳鼻喉科用药、外科用药、眼科用药。其中内科用药报告总数占到总体报告数量的85.7%,这可能与内科用药临床使用量大,且基本药物目录中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内科用药有关。内科用药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祛瘀剂、温理剂、开窍剂、清热剂、扶正剂,此五类药品报告占到内科用药报告数的90.0%。

    2016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中,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(占29.0%)、胃肠系统损害(占23.4%)和全身性损害(占14.3%)。不同剂型报告累及系统中,注射剂不良反应/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(占21.4%)、全身性损害(占12.7%)、胃肠系统损害(占6.5%),口服制剂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胃肠系统损害(占16.1%)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(占5.1%)、神经系统损害(占2.6%)。

    以上监测数据表明,2016年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基本保持平稳。

    (三)化学药、生物制品监测情况

    1.总体情况

    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中,涉及怀疑药品150.7万例次,其中化学药占81.5%,生物制品占1.6%。2016年严重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共涉及怀疑药品12.1万例次,其中化学药品占86.9%,生物制品占1.8%。

    2.涉及患者情况

    2016年化学药品、生物制品不良反应/事件病例报告中,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.97:1,女性略多于男性。2016年化学药品/生物制品(不含疫苗)不良反应/事件病例报告中,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9.9%,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占23.4%。2016年严重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涉及患者情况年龄分布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。

    3.涉及药品情况

    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涉及的怀疑药中,化学药品例次数排名前五位的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(占化学药品总例次数的43.9%),心血管系统用药(占10.4%),镇痛药(占6.2%),电解质、酸碱平衡及营养药(占5.9%),肿瘤用药(占5.8%)。

    2016年化学药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中,最常见的药品是抗感染药,构成比为35.0%,较2015年降低0.9个百分点;其次是抗肿瘤药,占22.8%,与2015年持平。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,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28.5%,细胞因子占23.2%,血液制品占4.9%,诊断用生物制品占0.1%。

    按剂型统计,2016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中,注射制剂占64.9%、口服制剂占32.1%;生物制品90%以上为注射给药。

    4.总体情况分析

    2016年化学药品、生物制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情况与2015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。化学药品中,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首位,但占比例较2015年降低近1个百分点,已连续六年呈下降趋势,提示我国抗感染药临床的安全使用有所提升。在剂型和给药途径分布中,化学药品的注射制剂比例仍持续增加,提示临床应继续关注注射剂型的使用管理和安全监测。在患者年龄分布中,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依然呈现缓慢升高态势,与我国人口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基本一致,提示应继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。

    集团有限公司
    Copyright - 集团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备20001072号-1
    人力资源